槟榔西施的传奇故事
提到台湾你会想到什么?是台湾某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说大陆人吃不起榨菜的梗,还是在课本中对台湾日月潭等景点的描述,或者是以美食著称的台湾夜市。
与电视中台湾人自大或者光鲜的形象不同的是,在2000多万的台湾人中也有很多无奈的群体,而槟榔西施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之后在移民群体的引导下,槟榔逐渐在台湾发展成为一种产业,无论是定情、婚宴,还是送礼,槟榔都能完美融入其中,由此形成了台湾特有的槟榔文化。
二、台湾新槟榔文化的衍生群体——槟榔西施
为何将现在台湾的槟榔文化称之为新槟榔文化呢?
这与台湾的近代历史有很大关系,无能的清政府在1895年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之后,台湾人民奋起进行反抗,但是终因实力差距过大,台湾还是沦入日本之手。
在日本统治台湾的期间,对槟榔的食用是禁止的,台湾原住民的槟榔文化也随之消失了。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人再次获得了自由,槟榔的种植也随之恢复,但是曾经的槟榔文化再也回不来了。
与当时卖槟榔的大爷大妈相比,年轻貌美的三姐妹无疑能让人产生新鲜感,三姐妹家的槟榔生意因此变得奇好。
别的槟榔摊主因此也进行效仿,让自家年轻貌美的女儿都出来帮忙售卖槟榔,久而久之槟榔西施的称呼便在小范围流行开来。
在穿着方面,此时的槟榔西施与普通女孩子还是差不多,那么是什么让槟榔西施穿的越来越少呢?
这与台湾在上个90年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高速公路越来越多,槟榔从零嘴摇身一变,成了计程车或客运、货运司机们在漫长车途上的提神神器。
印象中槟榔西施只需画个浓妆,然后站着等待顾客上门购买槟榔即可,事实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对于冬天穿衣少的人,我们或许会以一句“要温度不要风度”来调侃一句,但是用在槟榔西施身上却不太适合。
因为在最低只有8、9度的温度下,她们选择穿很少的衣服只是为了生计在考虑,而不是心中自愿的想法。
这世上不缺乏好人,但也从来不缺乏坏人,槟榔西施因为自己的穿着有时还会受到客人的骚扰,但是为了生存,她们只能继续忍耐下去。
在夜深人静之后,卸下厚厚妆容的她们,也与普通女孩一样,充满着对生活和爱情的向往。
值得讽刺的是台湾有些人一直对槟榔西施这个行业进行抵制,但是在一段时期内,与槟榔西施命名有关的新闻却又能得到最大的关注度。
自大的台湾人一方面在抵制槟榔西施这个行业,背地里却又在偷偷消费她们的话题,如此说来,岂不可笑?
或许有点悲凉,无论人们是同情槟榔西施这个行业还是鄙视它,随着科技的发展,槟榔西施这个行业在不久的将来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结语
槟榔西施是台湾经济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迅猛发展后,所衍生的一个群体,因穿着问题而受到台湾卫道士的强烈指责。但是就其本质而言,槟榔西施也是在为生活努力奋斗的一个群体,也有着自己的憧憬与幻想,当然她们也需要人们对她们更公平的评价。
作者:我方团队空境勿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沃康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jwrk.com/zhishi/653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