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补助金额多少

我是甜瓜。
2021年6月29日上午8时许,
21辆摩托车组成的国宾护卫队,
以最高国礼,一路护送“七一勋章”获得者
功勋党员
前往人民大会堂

依惯例,这支国宾摩托车护卫队
是专为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访华而设的最高礼遇
但今天,共和国的最高礼遇
献给这些毕生护国为民的中国人!

华坪女高建校13年,
1804名大山女孩踏着她瘦弱的肩膀,破茧成蝶。

29枚勋章,29段中国传奇。
红旗招展,掌声雷动,
却有三位“七一勋章”获得者,永远无法到场,
他们的故事,值得每一位中国人知晓。
01
特等功臣离奇失踪,
33年后,他从朝鲜捧回了自己的遗像
如果一个人“死而复生”,他要怎么生活?
1926年11月,柴云振生于四川岳池县一贫苦家庭,
12岁给地主当长工,15岁就挑起了养活全家的重担。
1948年,柴云振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到15军45师,担任机枪手。
峥嵘岁月,他和战友们转战华中、华南及大西南,多次荣立战功,1949年12月入党。
1950年10月,柴云振随部队入朝作战。

天亮了,敌军展开了大规模反扑。
这是一场“以十敌百”的悬殊战斗,
柴云振们死守阵地,一次次打退敌人的猛攻,
3名战友中弹牺牲,柴云振等4人身受重伤。
然而,杀红了眼的敌人再度发起了进攻,
再次被7班顽强地打退,
又有两名战士永远地倒下了,
至此,英雄的7班只剩下5人。

示意图
柴云振将仅存5人分成两个战斗组,
又一次冲击袭来,
子弹打光了,手**也用光了,
记不清到底打退了多少波敌人,到处硝烟弥漫,
最后,柴云振发现:
阵地上只剩他一人。
“绝不后退!”他摇摇晃晃地端着枪,挣扎着站起。
又有4个美国兵冲上来,他扣动了扳机,撂倒3个。
剩下的那个咆哮着扫射,
柴云振手、腰等多处负伤,鲜血淋漓,
他用最后的力气拼命抓起枪,
再扣扳机,枪里却没了子弹。

示意图
敌人见柴云振重伤难支,扔下枪,试图活捉。
他扑上来时,柴云振用力抓掉了他一只耳朵,
吃痛的敌人一口咬断他的右手食指,
又一番肉搏后,柴云振再也没了力气,
敌人抓起一块石头狠砸下去,鲜血一下子喷涌而出,
柴云振倒在了地上,不再动了……
敌人也脱了力,半天才站起来,踉跄向山下逃去。

寻找战斗英雄启事
这则启事写着:
“柴云振原系我部三营八连七班班长,在1951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朴达峰阻击战中英勇杀敌,荣立特等功,并授予英雄称号。因负伤严重,回国住院,与部队失去联系。本人见此启事或知其下落者,请速与湖北省孝感市39155部队政治部联系。”
小伙子带着疑问将报纸带回了家:
“爸,这上面的‘柴云振’是不是你?”
柴云振接过了报纸,端详后平静地说:
“我叫柴云政,人家找的人是‘柴云振’,同名同姓的人多,莫去乱认……”
但那个晚上,夜深人静时,
儿子看到父亲默默看着报纸,直到天明。
其后,柴兵荣劝父亲:
“看在大家这么辛苦寻找您的份上,该现身了。您就不想再回到部队看看吗?”
反复劝说下,柴云振终于动了回一趟部队的念头。
柴兵荣陪同柴云振坐拖拉机、赶汽车、搭火车,终于赶到了孝感市39155部队。

柴云振
2018年12月26日,93岁的柴云振因病去世。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隐姓埋名,不慕荣利。

5名戍边英雄
那天,无数中国人因这张照片落泪了。

身前是重围,但身后是祖国,
是他和战友们用誓言和生命捍卫的地方!

团长身先士卒,身受重伤。
鲜血从头上喷涌而出,染红了军装。

牺牲的英烈,每个人都是一座丰碑。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东北部的张家乡张家村,
坐落在秦岭连绵起伏的大山里,
这里,就是陈红军的家乡。

▲ 陈红军(左二)
好男儿,铮铮铁骨,
最终,他走进了火热的军营。
谁都没有想到,那个有些腼腆,
拍集体照永远站最后一排的大男孩,
会真的冲到了边防一线。
他在日记中写道:“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
从此,他的日常生活变成了:
地窝子、爬执勤点,
吃大锅菜、站深夜哨,
平时铆在一线、战时带头冲锋。

脱下军装,铁汉也有浪漫柔情。
妻子肖嵌文说:
“红军特别有心,他清楚地记得我们认识的天数,
我们的结婚照,他一直放在钱包里,
每年生日,他都会在网上买花、订蛋糕送过来,
他过生日时,我给他写的卡片,
他都用胶带塑封起来……”

那战后,烈士陈祥榕所在连队,
服役期满的士官全部主动留队,
所在团义务兵踊跃申请选取士官继续战斗。
那战后,烈士王焯冉所在团18名女兵3次请战,
姑娘们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
“愿同男兵一样英勇战斗,甚至流血牺牲!”
那战后,
“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
被很多官兵自发写在了头盔、衣服上,
也更深刻地刻入了心里。
那战后,来自祖国八方的一批批新战士,
走进了喀喇昆仑腹地的军营,
完成训练后,奔赴高原边防一线!

戍边战士资料
一寸江山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兵!
陈红军们,您将被永远铭记: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父亲身患重病,家境不宽裕,
但勤奋刻苦的她,硬是凭着努力,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
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
她作为优秀定向选调生本可留在南宁市工作,
然而,她主动申请:
“我要回白色老区,倾尽所学,回报家乡!”
她,真的放弃了都市繁华,
回到了那方生养自己的土地。

黄文秀生前照片
这份美丽,定格在了6月16日。
2019年6月16日晚9点,百色市凌云县遭遇强降雨,持续暴雨引发山洪,多个路段被冲毁。
那天,黄文秀在连日加班后,赶回家看望肝癌晚期刚做完手术的父亲。
下午两点多,得知暴雨突袭的消息,
她饭都没吃,就急匆匆地要出门。
父亲劝她,“要不明早再回吧?”
一向孝顺的文秀却一脸坚持,
“就因为要下暴雨,村里可能会受灾,我更应该马上回去”。你记得吃药!
没想到,这成了她和父亲最后的对话。
回村路上,黄文秀一边开车,一边给村支书周昌战发消息,询问村里的情况。
她很担心,当地地质比较疏松,
一到雨季,容易发生塌方和滑坡。
6月17日凌晨00:12,山洪来了,
在家人群里发了一段11秒视频。

6月17日凌晨, 黄文秀发在家人群里的消息
视频中漆黑一片,
只有车灯微弱的光,照出倾盆的大雨,
肆虐的洪水从山上倾泻、淹没了整条公路。
4分钟后,黄文秀对家人说,
“我遇到山洪了,两头都走不了,雨越来越大,请为我祷告吧”。
这成了她在世上最后的一段话。

文秀出事那晚,百坭村受暴雨影响断了电,
通往村里的唯一一条路也被塌方阻断了。
第二天,开会时,大家发现她的电话联系不上,就开车往凌云县方向找人。
18日下午,搜救员在河道中发现了文秀,
一辆黑色汽车仰翻在一旁,
滚落的石块砸碎了柏油路、折断了树木,
泥黄色的山洪还在源源不断地往下流……
她静静地躺在水中,再没醒来。

文秀遇难的消息,让无数村民泣不成声。
贫困户韦乃情哭得老泪纵横,
不久前,文秀刚帮他取走了孙子住院的报销材料,
“如今钱到账了,她却再也回不来了。”
她走后,整理遗物时,
人们发现了她的“驻村日记”。
上面用娟丽的字体写着:
“你曾说
做人要有价值
不能光为自己活
还要为民族活、为国家活
你曾说
信念与初心
热血与青春
跋涉与牺牲……”
甜瓜说
中国为何会历千年而不衰?
基辛格的答案是: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人们常叹世态炎凉,
但那些心怀爱意的人,从未让世界失望过。
人间有爱无薄凉,世上有情暖人心。
水来,我在水中等你;
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
致敬英雄!致敬平凡的自己!
—THE END—
来源:北国小甜瓜
【声明:本号是为服务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的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沃康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jwrk.com/zonghe/633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